前言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提升手術精準度、效率和患者預後,AR智慧眼鏡為術中即時數據視覺化和免持通訊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這類穿戴式裝置配備高畫質攝影機和無線連接功能,使外科醫生能夠即時獲取關鍵患者資訊、影像結果和操作指南 。這減少了外科醫生轉移注意力查看外部顯示器的需求,優化了工作流程,並降低了認知負荷。
儘管前景廣闊,手術室採用智慧眼鏡仍面臨挑戰,包括人體工學問題、資料安全以及與醫院資訊系統的兼容性。此外,確保顯示訊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對預防術中錯誤至關重要。
本文將探討AR智慧眼鏡在即時手術中的應用過程、優勢和挑戰,並著重闡述其對外科教育和病患照護的影響。

AR智慧眼鏡與心血管外科手術
在血管外科等複雜領域,將解剖細節和操作要點直接投射到術者視野中,可提升決策品質和手術精準度。 AR智慧眼鏡支援即時術中指導,並能實現遠距會診,讓專家無需到場即可提供專業意見。這拓展了專業知識的獲取管道,促進了協同診療。
此外,智慧眼鏡透過為醫學生、住院醫師和護理師提供沉浸式第一視角學習體驗,顯著改善了外科訓練效果,有助於深入理解複雜術式。此技術還可融入模擬教學環境,創造針對不同手術場景的互動式訓練模組,從而強化基於能力提升目的的醫學教育。

為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比利時魯汶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s Leuven)利用安寶特&Vuzix AR智慧眼鏡建立了線上培訓項目,透過跨機構合作分享血管疾病管理經驗。
計畫核心目標是透過實現與術者的即時互動,強化血管外科和一般外科住院醫師培訓。除技術指導外,該計劃還加強了機構間合作並促進了學術交流。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互動將助力學員無縫融入國內外外科網絡。
宏虹AR智慧眼鏡應用流程

參與人員
本計畫由比利時魯汶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s Leuven)血管外科和瑞士莫爾日科特醫院集團(Ensemble Hospitalier de la Côte)血管外科共同組織。
參與者包括血管外科醫師、住院醫師、醫學生、護理師和護理人員。經患者知情同意後,納入接受擇期血管和血管內手術的患者,並使用其影像資料。
實施過程
本計畫於2023年7月啟動籌備,數月後正式實施。每年計畫進行2-3次培訓,每次持續90-120分鐘。
訓練使用配備高清視訊串流功能的宏虹&Vuzix智慧眼鏡:

圖1:宏虹AR智慧眼鏡:1. 可調式頭戴式顯示器和攝影機;2. 耳機和電池
用於傳輸手術高清影像

圖2:血管外科醫師頭戴式攝影機取得的術中影像
透過荷蘭Rods & Cones公司軟體技術實現即時互動,使遠端參與者可直接與手術團隊交流。

圖3:團隊可切換手術室不同視角
透過將C型臂連接至系統,還可共享術中透視影像,強化即時決策。

圖4:術中透視影像與手術室即時影像融合
每次訓練前均會複習術前影像和病患資料以確保流程有效率。為最大化教育價值,兩家機構協調訓練安排,精選個案避免重複。
專案意義

每本計畫旨在創新心血管外科教育模式,同時促進歐洲中心間的經驗交流。課程體系涵蓋專科醫師必修的核心術式,整合基礎與進階操作。
有別於傳統網路研討會或會議僅展示手術片段,直播課程提供全程無剪輯畫面,甚至包含傷口閉合和止血等常規步驟,確保全面理解。
該計畫的突出優勢在於其互動性和非正式學習環境,這與參與者可能不願提問的結構化教育平臺形成對比。機構間的緊密合作促進了不同資歷血管專科醫師的積極參與。
另一重要優點在於學習者可接觸多樣化術式,避免機械套用單一機構方案。透過觀察不同策略處理相似病理,專科醫師可培養獨立執業所需的批判性思考。
計畫預計將擴展至瑞士、比利時和荷蘭的更多醫學中心,但超過4家機構參與可能影響互動性並增加管理難度。
AR智慧眼鏡在醫療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未來

面臨挑戰
智慧眼鏡技術實施挑戰包括網路連接差異、人體工學問題和參與者的參與度。此外,與醫院資訊系統整合能力和資料安全仍是關鍵考量。同時,因手術團隊需在繁忙日程中抽時間參與,組織即時手術訓練也需要大量協調工作。(儘管如此,培訓符合瑞士醫學教育研究所要求,確保了培訓課程獲得官方認證。)
展望未來
AR智慧眼鏡為血管外科住院醫師培訓帶來了變革性方法。透過實現即時互動、遠距會診和沈浸式學習體驗,提升了外科能力和機構協作水準。
儘管挑戰尚存,但毋庸置疑,持續開發並整合智慧眼鏡至外科培訓項目,並有望重新定義醫學教育的未來。
了解更多產品資訊
如果您對此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們獲取更多文章資訊,如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