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特爾在2021 年初成立英特爾代工服務部門時,很明顯,隨著晶圓廠和生產節點的成本越來越高,它需要合同晶片製造部門在規模上與三星和台積電相當。這個目標從一開始就雄心勃勃,看起來該公司也打算相當激進,因為它計劃到2030 年成為第二大代工廠。
遠大抱負
英特爾代工服務總裁Randhir Thakur 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二大代工廠,並且我們期望產生領先的代工廠利潤。”
在全球代工市場上排名第二意味著英特爾必須擊敗三星代工(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目前排名第二),後者在2021 年創造了超過200 億美元的收入,並且有望在2022 年超越這一結果。截至2022 年第一季度,三星代工控制了全球約16.3% 的代工收入,遠遠落後於市場領導者台積電(53.6%),但明顯領先於最接近的同行聯電(6.9%) 和格芯(5.9%) 。
相比之下,英特爾的IFS 業務部門今年迄今已創造了5.76 億美元的收入。一旦在2023 年初完成對Tower Semiconductor 的收購,英特爾將為其IFS 部門每年增加約15 億美元的收入。這將立即使IFS 成為世界第7 或第8 代工廠,但在收入方面仍將遠小於三星代工廠。
要成為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製造商,英特爾將不得不採取多方面的戰略,其中包括:
- 開發在功率、性能和面積(PPA)方面與三星代工和台積電具有競爭力的領先工藝技術;提升良率和縮短上市時間。
- 為IFS 客戶建立充足的領先能力。從本質上講,到2020 年代末,該公司必須擁有比三星代工更先進的產能。
- 通過在成熟技術前沿進行創新,保持Tower Semiconductor 的運營和競爭地位。
- 主要從使用台積電和三星代工廠的客戶那裡獲得訂單,也可能從GlobalFoundries 和中芯國際那裡搶走一些客戶。
需要大動作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已經公佈了一個相當激進的工藝技術路線圖,其中涉及到2025 年在其18A(18 Å 或0.18nm 級技術)上大批量生產晶片,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採用18A 的High NA 極紫外光刻工具。英特爾的生產節點計劃比三星代工和台積電要激進得多,這兩家公司都計劃在2025 年開始製造2nm 級(20 Å級)晶片(這意味著這些晶片最早將在2025 年末上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2026 年)。
在半導體產能方面,英特爾的計劃同樣激進。該公司正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附近的點建設具備20A 能力的Fab 52 和Fab 62 ;在其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附近的點建造前兩個具有18A/20A 能力的工廠;建設價值35 億美元的先進封裝業務設施;在其位於愛爾蘭萊克斯利普附近的工廠完成一個新的支持Intel 4 的設施;並在德國馬格德堡附近建造一個全新的晶圓廠。總體而言,英特爾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投資(或者更確切地說與政府和像Brookfield 等半導體共同投資合作夥伴共同投資)約1000 億美元的新半導體製造設施。
但三星在資本支出方面也毫不遜色。事實上,該公司最近宣布,雖然英特爾將其資本支出從2022 年的270 億美元削減至近期的250 億美元,但三星今年將投資超過330 億美元用於新的半導體產能,並將在明年將支出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當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資金中有多少將投資於內存(3D NAND 和DRAM)生產設施,以及將有多少用於擴大三星Foundry 的邏輯產能,但這家韓國公司顯然非常激進。其半導體業務,因此英特爾將特別難以與順豐的先進產能相媲美。
從台積電和三星代工廠搶走客戶將更加困難,因為像英偉達或高通這樣的大客戶與他們的代工合作夥伴簽訂了長達數年的供應協議。此外,英特爾位於歐美的晶圓廠是否能夠提供與台積電和三星代工位於台灣和韓國的晶圓廠相同的價格還有待觀察。
地理優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正在美國和歐洲建設產能,目前尚未公佈在台灣或韓國建廠的計劃(但仍將在日本運營Tower半導體廠)。雖然在歐美運營晶圓廠比在台灣或韓國運營成本更高,但從客戶關係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在美國和歐洲建立新晶圓廠是有意義的。
一方面,由於物流、風險管理等因素,美國客戶將渴望使用美國的晶圓廠。歐洲需要尖端生產技術的晶片設計師並不多,但最終英特爾自己的產品組合正在擴大,因此無論如何它都需要新的晶圓廠。據英特爾稱,英特爾的許多潛在代工客戶都看到了位於美國或歐洲的晶圓廠的優勢。
“自從推出IFS 以來,我們一直與代工客戶進行接觸,很明顯,這些公司中的許多公司認為需要一個更具彈性和地理平衡的半導體供應鏈,”Thakur 告訴日經亞洲。
然而,由於台積電和三星代工廠都在亞利桑那州和德克薩斯州建立新的領先晶圓廠,英特爾在美國的新晶圓廠的地理優勢可能被高估了。
另一方面,由於歐美政客希望建立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因此不那麼依賴台灣,這也是他們渴望與英特爾共同投資新設施的原因。
創造或打破
對於英特爾來說,代工業務是一種快速增加產量的方式,因此其資本支出財務能力可以與台積電和三星相匹配。獲得新的收入來源對英特爾來說很重要,但不如增加產量重要。
因此,如果該公司成功地從許多需要先進生產技術的客戶那裡獲得訂單,這本身就是成功的,因為它將使其能夠繼續投資開發領先的節點和越來越昂貴的晶圓廠。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不再是領先的整合設計製造商(IDM) 和CPU 供應商。如果該公司在建立代工業務的過程中,以追求能夠成為全球第二大代工作為主要目標,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成功。
產生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晶片代工服務IFS 總裁迪爾·塔庫爾(Randhir Thakur)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離職,這也使得11月才發布要超車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宏圖增添了不少變數。延伸閱讀 >> 英特爾想在代工上超車三星、台積電,大將卻閃辭!最大敵人其實是自己?
或到看宏虹分享更多知識文章!>> 產業新知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編譯自tomshardware